联合日报HENG

联合日报HENG

溫完書瞌一陣 知識更「入腦」

溫完書瞌一陣 知識更「入腦」

今天是世界睡眠协会所定的2024年「世界睡眠日」,旨在提升大众对睡眠健康关注。事实上,睡眠不单占去整个人生的三分一时间,其余三分二清醒时间的诸多行为,也与睡眠有着错综复杂的紧密联系。继早前推出「睡眠科学」系列,围绕儿童睡眠、睡眠障碍与神经退化疾病、中西医结合应对失眠、睡眠与情绪、睡眠对记忆细胞影响等领域进行多角度探索后,香港文汇报再接再厉,从今日起透过一系列报道,以香港专家学者的第一手创新研究,揭示睡眠如何与语言学习、饮食等心理认知过程互为影响,并因应午间小睡,以及多项睡眠辅助配套与发明探索分析,启发社会大众要「睡得好,活得好」。 睡眠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许你曾遇到过这种神奇景象,死记硬背许久的单词,要写出来时总是忘记了,但温习期间睡着了醒来时却仍能记住;又比如对一道题冥思苦想也没有头绪,而一觉醒来之后竟然灵机一动找到解法。其实,这都要归功于睡眠对记忆(包括语言习得)神奇的加工与整合效果。当睡眠、记忆与儿童第一语言习得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正是香港学者贺晓雪致力探究的内容。在2024年「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她接受香港文汇报记者访问,指出睡眠,尤其是小睡是上天赋予孩童学习知识的礼物,但许多家长尚未认识到睡眠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她呼吁家长应认真对待孩子的睡眠习惯,并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善用睡眠帮助孩子学习语言。 ◆香港文汇报记者 王鼎煌 作为香港浸会大学英国语言文学系助理教授,贺晓雪目前正聚焦「睡眠在儿童早期词汇和语法习得中的作用」进行研究,期望深入了解睡眠对孩童学习第一语言(即母语)是否有正面效用,以及随着语言知识变化及孩童成长的不同阶段有何改变。 「语言习得」就是新记忆形成 目前科研界将记忆、睡眠和语言习得三者放在一起研究的很少,其中又关注孩童第一语言学习方面的研究更为少有。贺晓雪解释说,所谓「语言习得」其实就是新记忆的形成,而记忆形成离不开睡眠与大脑发育,恰恰幼童又处在大脑发育的最重要阶段。为填补有关的空白,她从睡眠对成人第二语言习得和记忆形成研究中找到灵感,并构思相应实验,希望搞清睡眠对孩童不同语言学习内容模块记忆是否有不同作用。 她说:「简言之,若将语言习得,简单概括为『词汇习得』与『语法习得』,那么学习语言要用到两种不同记忆,一种是学习词汇用到的声明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通常要用到死记硬背的记忆,如人名、地名等的记忆。另一种是学习语法用到的情节记忆(episodic memory),即学习需要梳理整合才能形成记忆的知识,如语法规律等。」 睡眠助大脑梳理语法规律 她表示,一般认为,睡眠对这两种记忆的形成、巩固均有效用,而前人对成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发现,睡眠对成人习得第二语言用到的两种记忆有不同功效。「对词汇学习来说,如果你背完单词马上就睡,你睡一觉后记住的词汇相比没有睡时大大增加;而对语法学习来说,睡眠时亦能帮助人们梳理、整合睡前学到的单词,并更容易总结出语法规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海马体的成熟对于形成新记忆与储存长期记忆方面有重要意义。而海马体一般在幼童18个月至24个月大左右成熟,于是贺晓雪决定在实验中加入海马体是否成熟这一变量,探究睡眠对于处在不同记忆成熟阶段的孩童学习第一语言所用到的记忆是否有不同作用。 睡前听故事 孩童印象深 为此,贺晓雪把参与实验孩童按照大脑海马体成熟时间分为两组,分别是15个月至24个月,以及24个月至27个月。孩童会被分为清醒组与睡眠组,测试在中间间隔至少30分钟小睡后,再了解孩子对于其母语词汇与语法的记忆效果是否有分别。有关实验刚于今年正式开展,整项研究为期3年,希望能就有睡眠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获得重要的启示。 贺晓雪过往的研究已发现,小孩的睡眠时间要远远长过成人,且在3岁至5岁前会有小睡习惯。她认为:「小睡是大自然赋予孩童学习及记忆整合巩固的礼物。 一直以来,亦有不少家长忽视睡眠对于学习的作用,贺晓雪建议家长应善用孩子小睡的习惯,坚持每次睡前协助孩子阅读故事,并将一些特别需要整合梳理的信息放在故事中,利用睡眠帮助记忆的整合与巩固。

木棉與三角梅守護的元朗故事 遠離都市喧囂 踏入靜謐鄉郊

木棉與三角梅守護的元朗故事 遠離都市喧囂 踏入靜謐鄉郊

建立历史始于宋朝的元朗,是香港新界一片远离城市灯红酒绿的区域。这里有香港首条文物径,有生态系统多样的广阔湿地,有红叶点亮蓝天的大棠枫香林,有首创出白莲蓉月饼的荣华饼家,更有构成元朗特色区域风貌的传统围村……这些富有人文风情的景观,都令元朗成为揭示香港另一面的地方。但这一切风景都还只被一小部分游人知晓,有些甚至连本地人都未曾听说过,而当谈到旅游,这其中涉及到的交通便利度、区域宣传度、设施完善度等问题,都需要被逐一改善。 ◆采摄:陈艺、雨竹 文:雨竹 3月的元朗,艳丽的三角梅和高耸的木棉树装点着低矮的房屋和人来人往的街角。这些大自然的生命,在这片充满故事感和人文情怀的区域肆意生长着。 流浮山是元朗西部一个靠近后海湾的渔村。它与附近山上的下白泥泥滩,都是适合在风和日丽时欣赏日落的地方。在走过流浮山海鲜饭店林立、售卖本地手工食品的集市后,就能看到开阔的海和深圳湾公路大桥。 传统村落中积淀的历史 屏山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它拥有全港第一条文物径——屏山文物径。文物径将分散在坑尾村、坑头村、上璋围的中式传统祠堂、书室、庙宇等连起。这些梁柱精致的建筑皆由新界重要的宗族——邓族建立。文物径也会在周末迎来本地游学团,大小朋友们都可以在乡野中感受沉淀多年的历史文化。 聚星楼是许多人踏上文物径的第一个去处。走出天水围地铁站,这座香港现存唯一的古塔就已经在树丛间若隐若现。离开聚星楼向右走,就能看到宽阔空地上的达德公所。这是香港现存唯一的专为乡约聚会和祭祀,以及作为市集管理处而建的公所。其中的青砖墙上还有一幅「重修达德公所纪念碑」。底部一些人的名字早已有些模糊。 沿街边一直走,可以看见一个建在湖边的社坛。它是用来供奉土地公、祈求福泽、保佑阖村平安的砖砌建筑。屏山还有多个类似的社坛。 上璋围是文物径沿线的唯一围村,现仍保留着部分传统围村的布局、结构和风貌。村中有一口游着几条锦鲤的古井,是文物径上一个特别的景观。据说这井曾一度是坑头及上璋围两村食水的主要来源。古井附近是一座杨侯古庙。此庙有一进、三开间,分别供奉侯王、土地、金花娘娘。 在村内沿小路拐几个弯,就能看到坑头村深处的仁敦冈书室。此书室又名「燕翼堂」,屋脊及正立面皆饰有以吉祥图案为题材的灰塑。踏入书室,你或许会感受到内心的极度平静,历史的气韵也都围绕着你。 邓氏宗祠是屏山邓族的祖祠,也是文物径上的代表性建筑,被三围六村环抱。建筑屋脊上饰有石湾陶塑鳌鱼和狮子,后进祖龛则供奉着邓族先祖的神位。宗祠现仍用于祭祀、节庆、宗族聚会等,因此游客可以时不时地在此看到摆放盆菜的圆桌。邓氏宗祠南边则是建于16世纪初的愈乔二公祠。 于1870年落成的觐廷书室坐落于坑尾村,兼具教育及祭祀祖先的作用。书室对面是一家名为屏山跑车餐厅的主题西餐厅。餐厅门框上方的红色跑车总能让路过的人多看一眼。而当你坐在餐厅外享用口感丰富的餐品、看着与觐廷书室相连的清暑轩二楼紧闭的窗户时,或许会好奇过去在这里下榻的宾客鸿儒打开窗看到的风景会是什么样子。 为纪念邓族廿一世祖邓述卿所建的述卿书室位于塘坊村,目前只留有前厅,在单独的一条小路上。开放式的洪圣宫在绿树成荫的坑尾村公园,其中供奉着唐代的广利刺史「洪圣王」洪熙。洪熙曾为渔民商旅降低出海风险,也有「南海之神」之称,因此常有渔民前来供奉。 外墙为白色的屏山邓族文物馆暨文物径访客中心坐落在坑头村的小山岗上,是文物径的一个亮点,由旧屏山警署改建而成。来到这里的游人,能看到许多屏山的老照片,还可以在山岗上,放眼望望远处的建筑和绿树青山。 生活的适意贯穿市集 走出屏山文物径,若想感受一下热闹的市集氛围,可以来锦上路站看看。每周末及公众假期,地铁站出口的锦上路跳蚤市场琳琅满目的小零食、服饰帽饰、香薰、怀旧玩具等,都能让人站定端详。商户里惬意的猫咪、在宠物服装摊位前「试衣服」的狗狗,也都能为这个露天市集添上几分安逸。走过市集,你可以看到一座通往盈汇坊商业街的桥。盈汇坊也是被三角梅簇拥的地方,其中的商户各有特色。天气好的时候,游人可以在这里买一杯咖啡、欣赏绯红的晚霞。 锦田红砖屋跳蚤市集离盈汇坊不远,前身是雅冠洋烛厂,其中有两夫妻经营的插画文创店、童话风格的绿植店、摩洛哥风情的咖啡店等,于周末及公众假期营业。其中最有故事的一家店,或许就是蜡烛厂老板的儿子Andrew经营的「Angel Candle」原创蜡烛店。Andrew向香港文汇报记者介绍,锦田红砖屋2006年就已开业,平日来的本地人居多,也有少数内地旅客。谈到内地游客经常光顾的尖沙咀,他说:「大家都知道那个地方,但锦田这种地方,很多香港人也不知道。」这似乎就涉及到了元朗旅游宣传度不足的问题。

非遺融文旅 空心村重生

非遺融文旅 空心村重生

搅拌纸浆、抄纸、压纸、晒纸、揭纸……在湖南浏阳市张坊镇上洪村道官冲组一间简陋的夯土屋里,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黄建洪在竹浆池前,向游客演示荡料入帘的工序,只见他将悬挂在梁上的竹帘在竹浆中来回晃荡几次,一张滴着水的「纸」便诞生了。 作为传承人,黄建洪开办的「纸爱」民宿设有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馆,为游客和学生提供手工造纸体验及住宿。去年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每天接待逾百游客。 「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民宿」……道官冲通过挖掘沉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结合文旅模式,激活了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夯土墙制作技艺、油纸伞、打糍粑、送春牛民俗等非遗项目,曾经的「空心村」成非遗生态村。一个仅57户的山村,拥有14个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短短5年间,实现了100多位村民在家就业创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香港文汇报记者 姚进 长沙报道 近日,香港文汇报记者从长沙出发,驱车约两小时在浏阳大围山下高速,沿山路再行驶半个多小时,便到了道官冲。顺着柏油马路进去,只见山清水秀,房舍古朴,雨雾升腾,在山间缭绕,如梦如幻,彷佛来到了一处世外桃源。 昔日「贡纸」一度富民兴村 百年来,道官冲因纸而兴,同样因纸而衰。 道官冲古法造纸的历史可追溯到宋元之前,始修于元朝的《长沙府志·食货志》一书就有「纸,浏阳产」的记载。道官冲四周都是大山,遍野南竹,由于纤维细长、韧性好,成为优质的造纸原料。大围山麓一带统称「石古山」,生产的纸称「古山纸」,在清乾隆年间曾经是「贡纸」,远销日本、东南亚等地。到民国时期,古山造纸达到巅峰,《湖南民国经济史料选刊》记载:「浏阳造纸技术之精,纸品之佳,省内无出其右者」。 「兴旺时期,全村57户村民,有40多户在造纸。」黄建洪的父亲、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市级传承人黄隆信表示,当时的造纸产业既是一个乡邻相互兑换劳力和生产技术、工序互动互带的体系,又是一个家族、亲缘、师徒传教体系。「即使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村依然以纸为生,在当时是很富裕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因出口受阻,古山贡纸销量骤降,成为道官冲盛极而衰的分水岭。没了销路,村民转向加工质量要求低得很多的花炮用纸。后来,随着本地机械造纸的兴起,手工造纸遭遇毁灭性打击。「当时只有一两户人家还在制作些花炮的筒口纸,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只有六七十人,全是老人和小孩。」黄隆信说。 文化志愿者唤醒沉睡非遗 道官冲的华丽转身,文化志愿者李锋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李锋是省会长沙某报的摄影记者,2016年,他因拍摄传统技艺和民俗来到道官冲,被这里的古法造纸、夯土墙等技艺深深吸引,就带领一批志愿者驻扎下来,带动了一批有志于文化产业的创业者前来,道官冲通过「文创+旅游」方式逐步打响名气。 浏阳手工竹纸制作技艺第五代传承人黄建洪也是于两年前辞去城里月薪过万的工作,返乡继承父亲衣钵、自己创业的。 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手工竹纸技艺,15岁时已熟练掌握竹料蒸煮、踩麻、焙纸等工艺流程。成年后,黄建洪一直在深圳、杭州、长沙等地工作。如今回到家乡,他开办的「纸爱」民宿,为游客和学生提供手工造纸体验及住宿。去年国庆中秋长期间,每天要接待一百多位游客,其中大部分是孩子。 「我得先让事业稳定下来,然后再钻研古山贡纸的发扬与传承。」黄建洪向香港文汇报记者表达他的愿望。 大学生办研学课振兴乡村 来自江西的「95后」女孩刘兰,2020年在湖南大学毕业后来到道官冲创业,共同开发了非遗研学场馆、非遗就业工坊等文旅消费新场景,致力于道官冲非遗在地活态传承。 「我原本是要留在北京工作的,因为朋友的邀请,我多次来到道官村实地考察,发现道官冲村手工造纸和夯土墙等非遗项目很独特,就喜欢上了。」刘兰娓娓道出到偏远山村发展的缘由。 刘兰平时主要工作是联系学校及研学机构,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前来体验古法造纸技艺,感受非遗魅力。她参与设计的「一张纸的前世今生」「非遗+研学」课程,自开课以来,已经吸引了数千名孩子和家长前来体验。...

一盞燈一餐飯 24小時傳遞溫暖

一盞燈一餐飯 24小時傳遞溫暖

在浙江宁波老城区有这样一间饭店:24小时不关门,茶叶与热水就摆在入口处,哪怕不吃饭也可以进来上衞生间,或往保温杯里灌壶热茶;这里的菜价九年只涨了一元钱(人民币,下同),主打一个「10元吃饱,15元吃好」。这间由的士老司机转行开设的小餐馆,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的士大食堂,老板孙益辉用「一盏灯、一餐饭」向过去的同行们传递温暖,也向都市夜归人们释放善意。 ◆文/图:香港文汇报记者 俞昼 浙江宁波报道 「孙老板,我手机快没电了,你的充电线借给我用用。」下午一点半,刚把的士在门口停好,司机钱师傅就熟门熟路地穿过摆满热菜的柜枱,迳直走到孙益辉的身边,「抢」走了他正在使用的手机充电线,然后笑呵呵地拿着餐盘,打起菜来。「今天的葱煎小鲫鱼看起来蛮不错的,幸好我来得早,不然就吃不到了!」钱师傅选了两荤一素,又打了满满一碗饭,「见缝插针」地找了个座位,一边吃一边与邻座的食客聊起天来。 考虑司机痛点 店铺选址方便停车 像钱师傅这样的顾客,孙益辉每天要接待近千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的士司机,而这也是他开设「的士大食堂」的初衷。「我今年51岁了,人生中有18年都在路上跑。」孙益辉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1997年,他与弟弟承包了一辆出租车,一人开白班,一人开夜班,用车轮见证了宁波的发展与变化。「2015年,弟弟说自己年纪大了,想换份不用到处跑的工作,后来他拿出积蓄在近郊办了个厂,我们这对十几年的『的士』拍档也就散了伙。」 没了拍档,孙益辉也动起了转行的念头。思来想去,他决定从自己以前当司机的痛点入手,开一间专门服务的士司机的餐馆。「开的士,赚钱就是与时间『赛跑』,很多司机经常以馒头果腹或是饿着肚子开车……」孙益辉回忆道,当年他最怕的两件事,一个是饿了没饭吃,一个是没地方上厕所。「为了解决这两需求,不知道被抄了多少次牌,所以都是能忍则忍。」长年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让他至今仍饱受慢性胃病的折磨。 「因此,当我想到要开餐馆时,第一个关注点就是地段——要方便停车,最好是下车就能进店吃饭的那种。」转悠了小半个月,孙益辉看中了如今的店址——贺丞路80至82号,一个丁字路口的交叉点,道路宽阔,能同时停下好几排车。有了店址,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菜品和菜价。「开的士赚钱不易,所以菜价不能太贵,最好一顿饭十几元就能解决,而且选择要多,菜还得是热腾腾的,这样他们吃饱了、吃好了,才有精力好好开车。」 自助打菜节省成本 亦有家的感觉 为了降低运营成本,最开始餐馆只招了两个炒菜的师傅,其他杂活儿都是孙益辉夫妻以及他的老母亲一起干,这也使得店里的菜价能比周边便宜20%至30%。「蔬菜去年之前都是五元一份,后来实在扛不住才涨了一块钱,荤菜基本也都控制在十元以内。」为此,孙益辉隔一天就得凌晨开车去宁波市奉化区的方桥批发市场买菜,回到餐馆后睡上四五个小时便起来忙当日的午餐。到了下午三点,他会再眯上一小会儿,然后开始忙晚餐与宵夜,一直做到凌晨四点多。 然而就算再省,孙益辉也从未省过给司机师傅们准备的免费茶叶。「虽然不是什么好茶,但很浓郁,是我以前开车一直喝的茶,提神效果挺不错的。」孙益辉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自从开餐馆以来,店里永远备着几斤茶叶。「那些老客来这里跟回家一样,看到罐子空了就会自己去开抽屉,帮忙把茶叶再灌满。」与此同时,为了节省人工费用,整个餐馆从打菜到添饭都是自助式的,看起来更有家的感觉。 为便利夜班司机 贴钱也营业 「其实最开始只做三餐的。」但一想到的士司机吃饭时间不固定,孙益辉便将开门的时间拉长,直至如今的24小时。「除了凌晨四点多到上午九点半,其他时间人们随时都能在这里吃上热菜。」即使在非营业时段,「的士大食堂」也从不关门,方便路过的司机师傅进来灌壶热茶,或是上个衞生间。如果实在饿了,司机师傅也可以自己开炉煮面,付款「看着给」就行。 事实上,随着夜班司机数量的减少,后半夜的餐馆是不赚钱的,有时甚至还得往里面贴钱。「以前后半夜能做两三千元,现在也就几百元的生意,还不够贴补电费。」即便如此,孙益辉依然坚持「24小时不打烊」,为的士司机留「一盏灯」,「我了解过,除了流动摊贩,基本上后半夜开着的就是些烧烤店或者酒吧,一顿饭下来少说也要四五十元,对于的士司机而言太贵了。如果我不开门,他们又只能啃干粮或者饿着肚子开车了。」

穿越古蹟探知歷史 聽導賞講香港故事

穿越古蹟探知歷史 聽導賞講香港故事

历史却很丰富,截至目前,香港共有134项法定古迹以及1,444幢历史建筑,中西交融,种类繁多。历史建筑具有多方面的学术研究及审美价值,是本地文化认同及延续的象征,对旅客而言,更是多角度了解香港的历史与人文讯息的窗口。从中环终审法院大楼到尖沙咀前九广铁路钟楼,有些古迹就坐落于繁华都市区,在每日匆匆而过的你我身边;从大馆到PMQ元创方,有些古迹活化后被赋予了文艺属性,在文青客中颇具知名度……而有些古迹则鲜为人知,更需借导赏团的指引,穿越时空回到从前,细听香港的故事。◆文、摄:香港文汇报 记者 张岳悦 【前深水埗配水库】感受欧洲古典建筑之美 2020年,位于深水埗主教山的前深水埗配水库在停用多时后被重新发现,让人得以一窥这座结合欧洲传统风格花岗石柱与仿罗马红砖拱券的建筑,更可借此了解香港百年间的供水历史。前深水埗配水库在2021年获古物谘询委员会确认为一级历史建筑,经水务署修复后在2021年12月中开始有限度开放导赏团及于2022年10月加设自助导赏游给公众参观。 该配水库的建造,源于香港开埠初期的供水需要。当时九龙半岛主要依靠地下水供水,但随着人口增长,地下水不敷使用,港英政府于是在1902年开展「九龙重力自流供水计划」,当中包括兴建九龙水塘及引水道、大埔道沙滤池及当时称为「九龙塘配水库」的前深水埗配水库,再以各大小喉管与九龙其他配水库连接,形成完善的供水网络。1904年,前深水埗配水库落成,配水库容量约9,900立方米,远超当时的前油麻地配水库(约740立方米)和已拆卸的红磡配水库(约420立方米),可供应饮用水给九龙塘、深水埗及大坑东一带居民。后来随着容量大逾10多倍的石硖尾食水配水库在1970年投入服务,前深水埗配水库才在同年正式停用。 匠心独运 细节藏巧思 前深水埗配水库被发现后,其整齐排列的花岗石柱,加上由红砖砌成的半圆拱券及混凝土拱形天花,旋即获誉为香港少有参照罗马建筑风格修建的建筑。配水库建在主教山山岗,整片混凝土天花由108条排列有致的花岗石柱支撑。而构成古典风灵魂的红砖拱券,是以欧式砌法砌成,并模仿了罗马的公共建筑风格。 配水库现时经修复,泛黄的灯光更能凸显它的古典美。旅客在配水库可感受由不同建筑材料、线条及形状构成的建筑美学,排列有致的石柱、层层递进的半圆拱券,给人感觉既庄严,又稳重,在香港亦能感受欧洲古典建筑之美。配水库建筑精妙,美观与实用兼备。它是香港第一个以圆形筑成的地下配水库,能以最短的周界达至最大的面积。配水库的上盖能防止储水受到污染,但这需要建造坚固的天花与支撑结构,因此天花以混凝土现浇筑技术来达到设计跨度。此外,配水库亦藏有不少实用精巧的设计,在导赏员的讲解下,参加者将如同上了一堂生动的历史与建筑课。 前深水埗配水库导赏团 内容:介绍配水库历史、建筑特色、活化过程等 费用:免费 预约网站:https://www.waterconservation.gov.hk/tc/ex-sspsr/booking-form/index.html 虚拟导览:https://www.wsd.gov.hk/VirtualTour/index.html 【薄凫林牧场】延续与古迹的生活化关系 坐落于香港薄扶林道的薄凫林牧场现为一级历史建筑,它既为古迹保育项目,也映照社区发展历程,更标志香港文物建筑保育趋势上的一个里程碑——由在地社群主导,凝聚地方力量,确立共同身份,使古迹与所在文化地境成为香港人共有的宝藏。开业至今,牧场一方面透过举办展览、导赏团及工作坊等方式,以多元角度演绎牧场与周边社区的连结;另一方面,也借由不同的艺术创作,在充满历史与回忆的空间中,编织新的想像。 薄凫林牧场前身为1887年建成的旧牛奶公司高级职员宿舍「宝马」(Braemar),属发展局第四期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的一部分,宿舍在2009年12月获古物谘询委员会评为一级历史建筑。2015年6月,香港明爱获选活化该旧宿舍,并特意取了薄扶林的古名「薄凫林」,为项目命名薄凫林牧场,以凸显当地的悠久历史。如今,薄凫林牧场由香港明爱及薄扶林村文化地境保育有限公司共同策划及营运,实践薄扶林独特工农业历史文化地境的保育与文化创造历程。 多元形式讲述社区故事 这个牧场并非一般的「农场」,而是一个展现的平台,联系旧牛奶公司牧场的历史与薄扶林文化地景。牧场主楼现作展览及工作坊之用,展出旧牛奶公司的文物,包括当年的乳品容器、海报、员工证、相片等,重现旧牛奶公司的历史和昔日牧场运作的情景。同时,展厅还有一部分交由薄扶林村村民小组策划,如今正由「鲁班工坊」策展,借一系列工具讲述这班匠人在村内传承技艺,改善村内环境并且建设宜居家园的故事。而牧场不时举办的特色工作坊也正由这些小组主导,如「乐根源」教授茶粿等传统食物制作,「村姑工房」以天然染料做出纯粹颜色,还有舞火龙师傅传授扎制技巧……牧场导赏团的导赏员也由村民轮流担任,从不同的角度阐释薄凫林牧场与薄扶林村的紧密关联。...

AI輔助增效率 科研家庭兩不誤

AI輔助增效率 科研家庭兩不誤

「当今世界愈来愈多女性加入科研大军,惟由于文化与社会等因素,她们无可避免要同时兼顾家庭与科研责任。」香港大学梅雅基金教授(脑神经心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湄珍,凭卓越的学术和临床研究成果,近日获得世界科学院(TWAS)颁授2024年院士衔,跻身香港极少数的院士级女性科学家行列。她日前接受香港文汇报专访时分享,当今社会对女性科学家的身份与角色已经有了新的定位,女性在科研领域的地位亦进一步提升。她认为,若能以科学应用如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提高效率,女性科学家可更有效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角色并取得平衡,而社会亦应加强支援措施帮助分担其家庭重责,让女性能在科研世界发挥所长。 ◆香港文汇报 记者 王鼎煌 作为注册临床心理学家及认证临床脑神经心理学家,李湄珍横跨临床与医学科研两个领域,数十年走来,她从一位好学勤勉的学生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卓越科研领军人物。作为一名女性科研者,她亦深知女性需兼顾家庭同时投身科研工作的不易,她由衷感谢家人及长辈的谅解与分担,能让自己腾出宝贵时间、精力专注科学研究。 「对女性科学家来说,科研工作的黄金时段,亦是生育上的黄金阶段。」如何平衡科研事业与照顾家庭的双重角色,对每一位女性科研工作者始终是一项严峻挑战。她认为,随着时代发展,女性科研者更应科学地运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以更有效地兼顾家庭与工作,并努力达到平衡,「比如你运用AI帮助搜集及整理数据,就能节省不少的时间,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若可运用AI帮助,亦节省不少时间精力。」 冀有更多支援 分担家庭重责 回顾过去数十年来的科研经历,李湄珍感叹现时面临的环境、情况及挑战亦有较大变化,比如20年前的世界就较现在简单,资讯亦不如现时庞大,如今科研人员要同时兼顾很多事情,压力亦随之增大。 她认为,随着时间变化,女性贡献科研的力量已有显著提升,社会亦对女性科研者的身份有了新定位,而这些变化是积极的,亦需继续促进性别平等。 不过,她亦表示,回顾社会发展,女性兼顾工作及家庭的双重角色并未改变。她不认为女性需要在事业与家庭中「二选一」,选择一个而放弃另一个,重点是需要平衡并尊重个人选择。「只做科研,不顾家庭是否一定是最美满、是每位女性希望追求的呢?」因此,她认为除了可应用科技提升女性工作效能外,社会整体亦应有更多支援措施,例如政府可增加配偶侍产假,让男性能更多为女性分担负担。 性别影响非绝对 科研拚耐心毅力 女性科研人员往往被形容为较细心及善沟通,有机会为其研究工作带来一定优势。不过李湄珍认为,性别绝非影响科研能力的优势或因素,「我也看到过很多细心出色的男性科研人员。我想能做科研的人,无论男性或女性,一定都是具备坚定耐心与毅力的人,亦有许多男女Share(共享)的特质。」 事实上,李湄珍在招募实验室成员时也从不考量性别因素,而是看每人的科研成果及个人质素来决定,现时其团队包括本地、内地及海外的年轻研究生,男女占比约四成及六成,女生还多一点。 对于有志投身科研的女性,李湄珍建议首先应要坚定自己信念,并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同时保持对科研的热情与好奇,敢于不断试错,接受挑战。她亦希望未来女性在科研领域的角色、地位及贡献能继续获得更多认可与尊重,「我想知识之所以是最宝贵的财富,不仅因它启迪思想,更在于不断丰富持有者的精神。」 李湄珍 ◆香港大学梅雅基金教授(脑神经心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世界科学院院士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啤館暢遊趣無窮 港生廠飲原漿酒

啤館暢遊趣無窮 港生廠飲原漿酒

「真的太新鲜了,味道特别醇厚!」港生钟志豪品尝了一口泛着沫的啤酒。在青岛啤酒博物馆(以下简称「啤酒博物馆」),工作人员拧开与生产线直连的啤酒龙头,递过来一杯刚下线的原浆啤酒时,这真的是一份惊喜! 喝一杯百年老厂刚下线的新鲜啤酒,吃一块百年啤酒酵母制作的啤酒面包,徜徉在500多种啤酒创意文化衍生品中,再在博物馆里玩一遭剧本杀……钟志豪、黄舒扬、吴昕馨、蔡燕珊、柯楚欣是在中国海洋大学求学的5名香港学生,他们日前集体打卡青岛啤酒博物馆,体验了一下啤酒博物馆里的吃喝玩乐。 ◆香港文汇报记者 丁春丽、胡卧龙 青岛报道 工作人员为5位港生各接了一杯原浆啤酒,他们欢笑着一起举起了酒杯。青岛啤酒博物馆解说员李佳告诉大家:「这是只有酿酒师才能喝到的啤酒,也是最新鲜的原浆啤酒,它的保质期只有7天时间,在外地很少能喝到。」 喝 「厂饮」最新鲜啤酒 这就是被众多网友「种草」的「厂饮」!对每一位参观的游客,啤酒博物馆都会免费赠送原浆啤酒、纯生啤酒各一杯,并分两次给游客品尝。 「原浆和纯生的口感区别真的挺大,原浆质感厚重,纯生明显更加清爽。」港生黄舒扬还向香港文汇报记者介绍了两杯啤酒的区别。「第一次在博物馆里喝啤酒,让我感觉很新奇!」港生吴昕馨笑着说,平时和朋友聚会时也经常喝啤酒,但还是第一次在博物馆里喝啤酒。 青岛啤酒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以啤酒为主题的博物馆,浓缩了中国啤酒工业及青岛啤酒的发展史,收藏了自1903年建厂以来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物件等。博物馆就设在青岛啤酒百年前的老厂房、老设备之内,跨越120年的历史,这里如今已是工业4.0啤酒生产线,打开啤酒龙头即可实现「厂饮」。 吃 「啤酒豆」+啤酒面包 喝酒时是不是特别想来点下酒菜?啤酒博物馆免费赠送了一包「啤酒豆」。「啤酒豆」以花生为主,里面还增加了啤酒酵母、啤酒花等配料。「『啤酒豆』味道偏甜口,比较下酒。」黄舒扬爱上了这款「啤酒伴侣」。 酒和菜都有了,工作人员又端上来两款超大个的啤酒面包。听说这是用百年啤酒酵母制作的面包,同学们都忍不住拿起一块放入口中。啤酒面包拥有独特的口感和香气,麦香、酵母香随着咀嚼逐步释放。 香港文汇报记者了解到,「啤酒豆」和啤酒面包已是该博物馆众多文创和特色餐饮中的网红产品。从2000年「啤酒豆」问世,到2020年夏天第一家「1903面包坊」开业,啤酒博物馆持续挖掘啤酒元素的潜力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玩 沉浸式「醉酒小屋」 「酒不醉人人自醉。」吴昕馨特别喜欢博物馆里的「醉酒小屋」,五个人在小屋里来来回回体验了一番。蔡燕珊也笑着说:「太神奇了,真实体验了一下醉酒的感觉。」李佳解释说,「醉酒小屋」的地面、墙面成18度倾斜,会使人的视觉与大脑产生错觉,这种视觉差使人产生了晕眩的感觉。 除了「醉酒小屋」,全息投影、动感单车、AR互动等科技创意也给大家带来了别样的惊喜和体验。在二楼的文创中心,巧克力、啤酒咖啡、啤酒雪榚等500多种啤酒创意文化衍生品琳琅满目。...

她力量展才能 港科研大有可為

她力量展才能 港科研大有可為

女性能顶半边天。在科研世界,纵使身处金字塔顶端的女性科学家仍属明显少数,但随着时代更迭,新世代的女性科研人员,正发挥着比她们前辈更大的群体影响力,更多更年轻的在学女生早早立下志向,为追求科学理想以服务人类福祉的抱负而挥洒青春。 适值三八妇女节,香港文汇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访问香港科研领域不同世代的女性领袖、骨干精英、明日之星,以及崭露头角的科学幼苗,借由她们的故事,细诉科学路上种种变迁和体会,描绘女性参与科学的愿景与期待,并鼓励着年轻后学敢于追梦,未来能进一步展现及贡献科研「她」力量。 2004年,香港诞生了第一位「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科学家奖」(又名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得主——国际脑神经科学权威叶玉如。廿载过去,她一直深耕阿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学及药物研发,在检测和治疗屡现突破,并成为以「科技」为名的香港科技大学首位女校长,及本港八所资助大学校长中唯一女性,见证着香港创科发展迈向新时代,更是女性参与科研的标志。在本系列第一集,香港文汇报专访了叶玉如。她在介绍最新科研成果的同时,还分享了香港创科环境和氛围的今昔比较和置身当中感受的点滴,以及对未来女性参与科学的期盼。 ◆香港文汇报记者 钟健文 对香港的女性未来在科学领域的发展,叶玉如期望有更多女性和不同背景的人加入科研行列,「透过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共同努力为日益复杂的世界带来改变及注入动力。」她指香港是国际城市,拥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和科研机构,而且特区政府也积极推动女性参与科学领域的发展,认为不论男女都可在此接受最好的培训并得到发展机会,寄语年轻一代「如今在香港做科研大有可为!」 港不乏优秀女科学家 创科生态蓬勃 叶玉如说,香港不乏优秀的女科学家,单以科大为例,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荣休教授兼新兴跨学科领域学部研究教授刘纪美最近便获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表扬她在光子学和电子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和贡献;而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教授周迎则成功研发了「新型多功能人造细胞扩增平台」,以及能应用于干眼症、老年性黄斑病变及骨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管理的先进高分子药物,这项发明更于去年的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荣获评审团嘉许金奖。 作为一所鼓励多元及创新的研究型大学,叶玉如表示,科大已推出一系列政策帮助员工平衡家庭和工作,或按实际情况提供更为平等的工作机会和环境等,包括豁免怀孕及产后休假女教员的教学职务,及为刚升任为人父母的男女教授,提供暂停或减轻教学职务的安排等,而现时科大女性学术人员比例已由2017年的10%大增超过一倍。 「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女性可以按照自己的志向选择学科及发展事业,并在科学领域上作出更多的贡献。」特别是创科生态的蓬勃发展,将让更多年轻人包括女性投身科学领域,「她们的成功故事将会成为典范,鼓励更多学生立志科研。」加上各界共同努力创造多元化、公平和具包容性的社会氛围,她相信可以让更多女科学家充分发挥才能。 寄语有志者「打好底」把握机遇 叶玉如又寄语有志科研的年轻人先要建立扎实的知识基础,并争取实习机会,以认清自己的学术抱负和志趣,而对于已投身科研的年轻人,她期望他们能把握现在的机遇,敢于创新,在实践理想的同时,也为香港、国家和人类作出贡献。 ◆香港文汇报记者 钟健文 学术奖项及荣誉 1998年 裘槎优秀学者奖 2001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3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2011年再获此殊荣 2004年 欧莱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叫20岁店员“阿姨” 3岁半孩被教训 妈傻眼

叫20岁店员“阿姨” 3岁半孩被教训 妈傻眼

华人讲究尊称,但有时会被对方认为把人“叫老了”,引起不快。中国一名妈妈就抱怨,自己的孩子目前3岁半,近日两人一起逛服饰店,小孩称呼其中一位女服务员“阿姨”,不料竟当场被教训,让她感到相当纳闷。 这名妈妈在微博发文,题为“3岁半孩子叫20岁女孩阿姨有问题吗?” 文内提到,女服务员比她小7岁,目前20岁,要孩子叫“姐姐”似乎也不合适,不禁纳闷“需要那么介怀吗?” 贴文引发讨论,有网友留言“孩子而已别那麽较真,我上大学的时候被叫阿姨,我说你叫我姐姐给你拿糖吃,小孩儿马上叫姐姐,我说你说漂亮姐姐还可以有饼干,小孩儿马上叫漂亮姐姐,家长也没有觉得是为难孩子,大家都哈哈笑笑,可能她没结婚所以比较在意吧”、“跟三岁孩子计较这个是不是不太妥啊”。 也有人认为,“工作之后碰到只要不是头发白了的都叫姐,同事跟妈妈差不多大的也叫姐”、“充满对女性的恶意,明明就是姐姐,小孩怎么可能不知道”、“20岁也是个孩子,她自己破防也能理解,换我20可能不会说孩子,但私下会难过,才20岁就被叫阿姨。不是说怪孩子,而是会产生自我怀疑,观察角度不一样”。

美在菲部署战斧导弹 中国专家:威胁台湾与广东

美在菲部署战斧导弹 中国专家:威胁台湾与广东

中国海军承办的西太平洋海军论坛将在22日开幕,美国陆军在军演前宣布把可发射战斧导弹的“提丰”系统部署在菲律宾,这是美国2019年撕毁“中导条约”后首次在境外部署陆基弹道导弹,而中国大陆军事专家批评,这威胁台湾与广东地区。 美国陆军已于4月初宣布,“提丰(Typhon)”武器系统将部署到菲律宾,这是一种机动型的导弹发射机,可发射标准6型导弹、还有战斧巡弋导弹,同时第一多域特遣部队也将部署到菲国。 对于美菲军事合作的不断升温,大陆军事专家曹卫东20日在青岛向媒体指出,大陆与菲律宾都是南海周边的国家,存在着岛屿主权和海上划界争端的问题,但是有“南海各方行为准则”,还有“南海行为宣言”,通过谈判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是美国现在是一个域外的国家,你和菲律宾如果搞这种演习或者是军事上的合作,如果不针对第三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现在把这个军事演习针对第三方、挑拨我们和菲律宾之间的矛盾关系,这是我们要坚决反对的”。 美在菲有9个基地 他表示,美国本身就是一个域外的国家,本来在菲律宾有5个基地,现在又增加了4个,其中3个都放在吕宋岛,靠近台湾,现在又部署了提丰系统。 曹卫东强调,提丰系统就是战斧巡弋导弹加上标准6型的防空导弹,“对我们台湾岛的打击距离,你的射程是1800公里,现在距离台湾岛只有400公里,台湾岛整个在战斧巡弋导弹的覆盖之下,它不但对台湾岛构成了威胁,还对我们的广东省一些沿海都构成了威胁,因为它离广东省就660公里,离我们东南沿海的城市或者地区也很近”。 他批评,把这种军事基地部署在菲律宾,又针对的是第三方,“无论是对台湾岛还是对我们中国大陆,那都是一种安全上的威胁,所以我们必须得坚决反对,因为你不利于稳定这个地区的和平稳定,而是威胁到其他的国家的和地区的安全”。

Page 1 of 2633 1 2 2,633

广州Direct

澳门律师盼“澳车北上” 增加每月往返次数限制

4月23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一行前往广州南沙,实地走访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创享湾TIMETABLE粤港澳创新创业基地,在广东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20余位港澳青年、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围绕正在起草的《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下称《条例》),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积极建言献策。“希望可以增加‘澳车北上’每月往返次数。”国智君联(南沙)联营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刘焕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今年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将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立法专项计划,系统推进大湾区立法工作,并于每年推出2部左右大湾区法规,《条例》即是2024年相关法规之一。《条例》将在港澳青年就业创业,融资、征信,职业资格互认,社保、教育、住房等方面进行规范,为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工作生活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基于南沙的发展前景,刘焕君选择在南沙开律所,但在聘请员工时也遇到难题:“开公司涉及员工社保缴纳,受限于当下政策,很多港澳青年可能需要在内地和港澳各缴一份社保,重复缴纳的问题如何解决?”面对这个现实问题,南沙区人社局回应:“南沙区正在抓紧推进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社保豁免政策实施落地。” 除了社保问题,交通问题也是港澳青年们所关心的。刘焕君和广州玉棉纺织科技有限公司的黄俊华都对交通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希望“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能在现有基础上增加每月往返内地和港澳的次数,将“每年累计停留时间不超过180天”进一步延长,这将极大方便他们的日常工作,也能带动更多港澳青年前来寻找发展机会。 此次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现身南沙,同基层群众代表亲切交流,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华大地展示出勃勃生机和强大生命力。 “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刘焕君表示,港澳青年到内地就业创业,有痛点难点。他认为,通过展开座谈会的方式进行民意沟通,是一种很高效的方式,相关部门和基层群众代表将在实际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反馈,能够推动立法工作进展。“如果能开通线上反馈的方式就更好了,比如发邮件留言。”刘焕君希望能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途径,让更多港澳青年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反馈民意,齐心协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 “促进就业创业看似立法‘小切口’,其实牵涉了许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问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陈永康表示,港澳青年和相关部门的建议诉求举足轻重,《条例》的制定工作仍需广泛吸纳群众意见,才能确保立法精准有效、满载民意。

加强商贸对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访横琴促合作

4月22日,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考察团到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简称:合作区)开展交流考察。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相关业务负责人陪同考察团一行实地走访横琴投资环境,就有关产业合作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引企业青睐 考察期间,合作区经济发展局相关业务负责人详细介绍了合作区总体发展情况、产业空间及政策措施,并分享了合作区分线管理带来的发展机遇。 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核心董事何乃全表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致力发挥推动新加坡、中国企业经贸往来的桥梁作用,希望借此次考察契机,深化合作,推动新加坡优质企业在合作区发展壮大、蓬勃发展。 过去一年交流频密建立良好合作 当天,考察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合作区展示厅、跨境电商产业园,全面了解合作区区位优势、产业发展情况和琴澳融合发展优势。有企业代表表示,澳琴一体化发展格局融合两地经贸优势,澳门的国际化环境、横琴的发展空间对企业投资十分具有吸引力。 2023年3月,澳琴联合招商推介代表团赴新加坡开展招商,密集举行了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向当地企业、机构推介澳琴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至今,横琴与新加坡龙头企业、机构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并邀请新加坡企业到访横琴参加“2023全球招商推介会”,进一步促成新加坡投资者和澳琴企业的交流合作。

中葡论坛新举措首提横琴,大湾区将在中葡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4月22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宣布涉及六大范畴的二十项新举措,以推动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迈上新台阶,其中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首次被提及。大会宣布,将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打造中国—葡语国家金融服务平台,支持澳门借助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以人民币、澳门元等计价结算的国际债券市场。 大会宣布将深化澳门平台合作,进一步发挥澳门作为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的作用,支持澳门建设中国—葡语国家科技合作平台,推动符合条件的中葡项目优先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将在促进中国和葡语国家经贸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此外,新举措还将涵盖促进贸易投资合作,拓展产业合作,加强发展合作,促进人力资源合作和推动医疗卫生合作等其他五大范畴。将支持葡语国家企业参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为葡语国家提供3,000个培训名额。为葡语国家学生来中国学习提供政府奖学金。深化与葡语国家对口医院合作,在葡语国家开展短期医疗项目。为葡语国家培训传统医药人才,在有条件的葡语国家设立中医药海外中心。向亚非葡语国家派遣300人次援外医疗队。 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于2003年10月在澳门创立,由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商务部)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承办。安哥拉、巴西、佛得角、几内亚比绍、赤道几内亚、莫桑比克、葡萄牙、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东帝汶9个葡语国家共同参与。 中葡论坛成立以来,中国与葡语国家贸易增长约20倍,中国已成为葡语国家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领域不断拓宽,从经贸合作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旅游等领域不断延伸,在减少贫困、应对气候变化、绿色发展、蓝色经济等领域不断呈现新的合作亮点。 中葡合作已经成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幅员大小国家友好合作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中国愿与葡语国家一道,推动中葡合作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为构建更为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强劲动能,为全球和平稳定、持久繁荣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

童“话”世界工作室粤港澳大湾区站在广东启动

据介绍,童“话”世界工作室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站由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广东省少工委和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共建,依托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今日广东国际传播中心(GDToday)打造向世界展示当代中国少年儿童风采的“平台”,连接大湾区与世界少年儿童的“桥梁”,大湾区少年儿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 “今天恰逢世界创意和创新日,在这一天启动这样一个工作站很有意义,这个平台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鼓励少年儿童追求科学的理念十分一致,令人充满期待。”出席活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对工作站启动表示赞赏。他说,当今世界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各国人民通过合作和运用科学知识来应对。尤其需要年轻人通过建立友谊和联系,分享彼此的观点与思考。这个工作站正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有类似的部门,希望未来能与工作站展开更多合作,促进世界少年儿童的交流。” “感觉不同国家的孩子能通过这个工作站组织的活动、搭建的平台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很有意思,也很酷。”来自俄罗斯的参会代表Alekser Ezhov对工作站的建立表达了支持,并期盼通过这个工作站和俄罗斯其他少年儿童交流平台进行合作,让更多俄罗斯青少年了解中国。 GDToday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全力打造的“广东对外传播主平台,世界了解广东第一端”,已构建起以GDToday多语种新闻网、英文客户端及海外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矩阵为主的国际传播网络,聚拢2000多万境外用户。GDToday曾组织包括境内外少年儿童交流活动在内的线上线下沙龙、论坛、音乐会等40余场,广受好评。 根据规划,童“话”世界工作室粤港澳大湾区站将在GDToday英文网站、客户端开设专题,用英语等外语报道粤港澳少年儿童的故事及中外少年儿童交流的故事,还将组织各类活动,促进中外少年儿童的交流、交往。

侠之大者再现江湖!“金庸·梁羽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在穗开幕

4月19日,“墨香侠骨——金庸·梁羽生百年诞辰纪念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题馆一楼展厅正式拉开帷幕。众多粤港澳嘉宾与武侠文学爱好者齐聚展览现场,共同回顾两位岭南文化巨子的传奇壮阔生涯。据悉,本次展览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主办、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承办,将持续至8月31日,免费向市民开放。 珍贵连载报纸与原版手稿重现武侠创作历程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内设置了侠骨文心·武侠双英、创作年表、版本流变、千古佳话、漫画江湖、译作纷繁、多元改编、侠影千绘等十余个单元,系统地展示两位武侠宗师的文学创作历程与巨大影响力,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展厅内还设有桃花岛、侠客岛等武侠场景可供观众拍照打卡留念,同时,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文明路总馆与主题馆也都分别设有大型武侠主题打卡点。 据介绍,展览精选品类丰富的金庸、梁羽生主题展品,向公众展示了珍贵手稿、小说连载报纸、图书文创、有声书等实体和数字展品,其中《金庸作品集》百年诞辰纪念大字本更是首次展出。 不少观众认为,这些展品中最抢眼的是珍贵的手稿和连载报刊,如展现了武侠经典之作《射雕英雄传》的创作及修订历程的修订版、新修版手稿,以及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馆藏、连载有《飞狐外传》和《七剑下天山》的《羊城晚报》。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展览,更直观地感受到金庸先生和梁羽生先生创作的心路历程,走进中国武侠世界。”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徐玉兰表示,武侠小说是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学类型,印刻着中华儿女“侠肝义胆”的精神文化气质。以金庸、梁羽生作品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具有时代气息的新形式新想象,对传统武侠小说进行了创新性发展。他们笔下的经典武侠作品,处处展现着深植于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侠义精神,浸润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为全世界的华文读者筑造了一座繁茂的精神家园。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徐玉兰 数字技术带观众“穿越”武侠世界 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金梁武侠文学作品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本次展览中,电子书、小说剧、广播剧等现代化形式的呈现,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数字江湖”“有声江湖”。展览也设置了融合阅读区和漫画互动体验区。观众只需扫码,便可听到声情并茂的金庸、梁羽生有声小说,还能利用现场的听读一体机和漫画互动装置进行沉浸式体验。在数字技术的辅助下,观众漫步于展览,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一个充满侠义与浪漫色彩的武侠世界。 “我们一直在探索将武侠经典与时代阅读潮流相融合。”广州市朗声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永辉说,希望利用先进的数字阅读技术手段,以现代人喜爱的阅读方式、与融合阅读全面接轨,不断开发新的阅读产品,创新推广武侠文学经典。 《射雕英雄传》英文版发行超10万册 除了在华语世界获得读者的广泛喜爱,自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起,金庸、梁羽生武侠作品及其影视改编作品更是风靡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本次展览也展出了多种经典武侠外文译本。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英文版译者张菁说,外国读者阅读中国武侠小说几乎没有文化障碍,对于武功设定接受良好。“现在的读者都看过各种科幻小说和奇幻作品,和各种超能力比起来,内功心法的存在显得很合理。”而外国读者在追看中国武侠小说的过程中,也会被小说中完整的背景设定和传统文化吸引,“比如有人会因为点穴而开始对中医感兴趣。”张菁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武侠作品被翻译成更多语种,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接触到武侠故事和传统文化,从而了解中国、爱上中国。 据了解,2018年以来,张菁翻译的《射雕英雄传》三部曲英文版在欧美陆续出版,成为英语大众阅读市场的畅销翻译作品,仅英国麦克莱霍斯出版社出版的英文版《射雕英雄传》发行已超过10万册;近几年推出的众多欧洲语种译本,大部分转译自她的英文译作。据张菁透露,自己现在正在翻译《神雕侠侣》第2卷,并计划在完成《神雕侠侣》的翻译工作之后开始翻译《倚天屠龙记》。  

第135届广交会第一期顺利闭幕 港商点赞广交会体验感“拉满”

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第一期4月19日在广州琶洲展馆闭幕。截至4月19日,来自全球212个国家和地区的125440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比上届同期增长23.2%。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85682人,占68.3%;RCEP成员国采购商28902人,占23%;欧美采购商22694人,占18.1%。 首期展览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突出展示新质生产力发展最新成果。参展企业10898家,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称号的优质企业超3000家,比上届增长33%。智慧生活、“新三样”、工业自动化等高技术含量企业数量比上届增长24.4%。其中,机电行业参展企业数量和规模占比超85%,参展企业整体实力再次提升,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品在广交会上集中展示。“广交会最吸引我的就是机械产品的展览,这里展示了很多新器材、新技术以及自主研发的新产品,机械产品的展出是我国先进生产力的最直观体现。”作为本届广交会第三期的参展商,港商郑凯谦告诉GDToday记者,第一期的提前探营让他收获颇丰,除了“硬派”展品机电行业展外,他还逛了“智慧生活”专区,近距离感受智能家电、智慧教育、智慧医疗、AI技术应用等新兴展品的魅力。“让我惊喜的不仅是广交会上的商品种类和数量,更是我国不断发展的自主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只有掌握住了这些核心技术,才能在全球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站稳脚跟。” 19日是本届广交会第一期的最后一天,作为“顶流交易会”的广交会仍热度不减,展区、过道、餐厅......现场随处可见络绎不绝的参展商、采购商。“我认为开放、多元、人性化、合作共赢是广交会受欢迎的原因。现场随处可见的外币兑换机、储物柜、咨询台也让包括我在内的非本地客商能轻松、快速、便捷地解决问题。”港商谭素韧笑称,如今的广交会更像是一场老友聚会,洽谈完生意还能去首次设立的广交会美食街上品尝独具特色的广东美食,让外国友人直观感受到了广东丰富多元的饮食文化。“有了陶陶居、广州酒家、莲香楼等老字号坐镇,加上本届广交会还准备了地标产品推介、地标文化展演、传统文化巡展等活动,客商可以食在广东、游在广东、购在广东。”为了让广交会期间庞大的流量变“留量”,吸引更多的国外客商到广州来,广州市多部门还联合制作了《广交会客商商旅服务指引》,涉及客商来穗的食、住、行、购、游、退税、支付、文商旅活动等方面,为入境人员提供在穗消费“最新攻略”。 广交会是中国产品走向国际的窗口,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金漆招牌”。今年一季度大湾区内地9市进出口额达到了1.95万亿元,增长了11.7%。广交会的举办也助力大湾区进一步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在本届广交会上近5500家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前来参展,吸引了不少客商,为企业加速开拓新市场。不少企业聚焦机器人、新能源等,展出了一批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港商吴清茹在看完广交会A馆展区后表示,近年来,通过广交会这一国际大平台,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与全球市场高效对接,加速提升了综合竞争力,她自己也看到了商机。“这次来广交会主要是想看看香港产品的竞争力,在逛展的过程中寻求合作,拓宽赛道,会重点留意中国智造方面的新产品。” 据了解,本届广交会线上平台运行平稳,优化升级了47项功能,更好助力供采双方高效贸易对接。截至4月19日,参展企业累计上传展品250多万件,来自229个国家和地区超30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上参会。此外,本届广交会已举办173场“贸易之桥”广交会推介暨全球供采对接活动,其中159场供采对接活动吸引数百家采购商和近1000家供应商在线“一对一”对接洽谈。此外,线上线下举办新品首发首展首秀活动183场。 本届广交会第二期将于4月23日至27日举办,以“品质家居”为主题,集中展示家庭用品、礼品及装饰品、建材及家具3大板块15个展区,线下参展企业9820家。

Welcome Back!

Login to your account below

Retrieve your password

Please enter your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to reset your password.

Add New Playlist